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助手  > 财经新闻  > 正文

资本市场助力创新驱动畅通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时间:2022-08-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 截至2022年7月2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439家,IPO融资总额超过6400亿元,总市值共计5.6万亿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硬科技”产业加速集聚,科创板已成为我国科创企业首选的上市地。

□ 截至2022年7月28日,创业板上市公司1158家,总市值共计12.22万亿元,汇聚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四个产业在创业板集群化发展趋势尤为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有力畅通了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十年间,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不断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供给、产业支持、服务保障。从创业板开市到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再到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越来越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走上资本市场的舞台,不断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

“硬”字当头,三年有成。科创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鼓励和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截至2022年7月2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439家,IPO融资总额超过6400亿元,总市值共计5.6万亿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硬科技”产业加速集聚,科创板已成为我国科创企业首选的上市地。

“三创四新”,欣欣向荣。创业板改革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十年磨一剑,改革启新程。截至2022年6月底,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下新上市企业330家,一批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这十年,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了与科技产业、风险投资无缝衔接的价值发现和筛选机制,为不同类型、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融资服务,积极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带动了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战略引领 筑梦科创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8年11月5日,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真正肩负起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的使命。

开市三年来,科创板聚焦“硬科技”企业,主要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上半年,科创板IPO募资金额首次超过主板,成为我国科创企业的首选上市地。

科创板“试验田”先行先试、包容并蓄,优化完善基础制度有效助力科技与资本融合。精简优化发行上市条件,科创板先后支持38家未盈利企业、7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5家红筹企业、16家第五套标准企业顺利上市;简化再融资程序,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87家科创公司提出94次再融资方案,合计拟募资约1636.34亿元;增强股权激励弹性,约56%的科创公司陆续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调动科创人才积极性创造性;创新询价转让制度,更趋市场化的减持安排,实现长期投资者与风险投资人的有序“接力”,不断加速资本循环;引入做市商机制,进一步提升科创板股票流动性、增强市场韧性。

“半导体行业是长周期行业,长坡厚雪,挑战重重。我们更需要在一个良好的制度体制下,心无旁骛地发展。科创板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晶晨股份董事长钟培峰向上海证券报记者分享道,上市三年来,公司营业总收入增长202%,净利润增长287%,这都得益于科创板在制度、资金、人才、品牌上的帮助。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高效、透明、可预期,也为创投界培育支持“硬科技”企业注入更多正能量。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深有感触地说:“科创板激发了中国技术创新创业的热情,科创属性的定位给予创投机构更强的信心去投早期、投创新、投‘硬科技’。同时,企业也拥有更多的资源去加大研发投入,加速高质量发展。”

创新为锚 改革赋能

科创板践行使命、蹄疾步稳,仅用一年时间便助力中国资本市场拉开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的序幕。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落地。设立创业板的初衷,就是致力于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改革后的创业板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