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研究  > 投研观点  > 正文

每周点评——流动性新规正式发布,4月工业利润增长加快

时间:2018-05-30   来源:南华基金

5月25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正式引入3项新指标,分别是净稳定资金比例、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和流动性匹配率,其中流动性匹配率在2020年前暂作监测指标。修订后的《办法》于2018年7月1日起生效。为避免对银行经营及金融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对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采用分阶段达标安排。商业银行应分别于2018年底和2019年6月底前达到80%和100%。《办法》对净稳定资金比例不设置过渡期。

点评:正式稿与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过渡期设置上整体更为宽松,有以下几点变化:
1)、 流动性匹配率在征求意见稿中要求“2019年底前达到100%,过渡期内2018年底前达到90%”,而正式稿中规定自2020年1月1日开始执行监管要求,在2020年前暂作监测指标而非监管指标,好于预期。
2)、 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在征求意见稿中要求“2018年底前达到100%,过渡期内2018年6月底前达到70%”,为避免对银行经营及金融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在正式稿中修改为“2019年6月底前达到100%,过渡期内2018年底前达到80%”,采用分阶段达标安排;
3) 、净稳定资金比例要求与《办法》同步执行(2018年7月1日起)。考虑到净稳定资金比例指标已具有较长的监测历史,且央行已将其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因而正式稿中仍不对其设置过渡期。
整体来看,短期内缓和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行调整指标的压力。

新引入的三个指标在口径上有几点变化:
1)、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的计算中,短期现金流出由“可能现金流出”-“确定现金流入”(此前的描述是“可能现金流入”)得到,确定现金流入主要包括未来30天内到期的贷款、同业业务、投资债券和金融工具流入等;
2)、优质流动性资产中的一级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压力情景下可以提取的准备金(此前描述是超额准备金)、国债、央票和政策性金融债”,二级资产包括非金融机构发行的信用债、中国铁路总公司发行的债券及地方政府债(新增);
3)、在计算流动性匹配率时,将剩余期限为3月的由第二档调至第一档,将剩余期限为12个月的由三档调至第二档,将剩余期限3月及以下的存款折算率要求由70%调低至50%;
4)、计算流动性匹配率中的加权资金来源,增加来自央行的资金,按三档剩余期限折算率分别为70%、80%、100%;7天以内的存放同业、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的折算率为0%。
整体来看,《办法》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资产端鼓励表内配置传统信贷或债券等标准化资产,控制表内非标资产配置,负债端抑制同业加杠杆、降低期限错配,鼓励银行增加长期限存款占比,发展稳定长期负债。

净稳定资金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净稳定资金比例=可用的稳定资金÷所需的稳定资金,监管要求为不低于100%。该指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具有充足的稳定资金来源,以满足各类资产和表外风险敞口对稳定资金的需求。

流动性匹配率的计算公式为:流动性匹配率=加权资金来源÷加权资金运用,监管要求为不低于100%。该指标衡量的是商业银行主要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配置结构,旨在引导商业银行合理配置长期稳定负债、高流动性或短期资产;该指标值越低,说明银行以短期资金支持长期业务发展的问题越大,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匹配程度和流动性风险抵御能力越差。

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优质流动性资产÷短期现金净流出,监管要求为不低于100%。该指标旨在确保在压力情况下,商业银行可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来满足未来30天内的流动性需求;该指标值越高,说明银行储备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越充足。

此外,《办法》对资产规模新增到2000亿元的银行给予一定的缓冲期,对于资产规模首次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的商业银行,在首次达到的当月仍可适用原监管指标。

统计局5月27日发布数据显示,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271.7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比1-3月加快3.4个百分点。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为5760.3亿元,同比增长21.9%。统计局工业司何平解读数据称,受生产加快、价格回升、基数较低等多因素影响,4月工业利润增长明显加快。

点评: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增速比1-3月加快3.4个百分点;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9%。受生产加快、价格回升、基数较低等多因素影响,4月工业利润增长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有:1)复工节奏加快、出口回暖,叠加低基数效应。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上月回升1个百分点至7%;4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12.9%,较3月回升15.6个百分点;去年4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14%)显著低于3月(23.8%),利润总额较3月降低994.7亿元;2)4月油价走高带动石油化工产业链价格上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推动4月PPI同比增速回升至3.4%,同时4月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同比增长3.7%,和3月持平。价格的回升带动上中游利润增速边际改善,1-4月上游利润累计同比增速较前值回升2.3个百分点至14.2%,中游增速跌幅收窄至-6.5%;3)4月财务费用同比增速由3月的15.1%显著放缓至1.8%。

分行业来看,利润增速出现分化,1-4月采矿业、制造业利润增速分别较1-3月回升2.9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至39%和1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速较1-3月小幅回落1.7个百分点至28.7%。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提升0.1个百分点至56.5%,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维持在59.5%的水平,同比降低1.7个百分点,在结构性去杠杆下,国企资产负债结构有望进一步修复。其中制造业资产负债率较去年12月持续回升1.4个百分点至55.4%,而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速(占比最高)自2017年开始一直低于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

4月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回升0.06个百分点至6.24%。具体来看,4月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52元,同比下降0.21元,降成本对企业利润的支撑作用加强;自5月1日起,增值税改革、进口抗癌药品进口环节增值税下调等一系列减税措施开始实施,降成本将进一步对企业利润形成支撑。4月末,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5.5%,较3月大幅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6.4天,同比减少0.5天,库存去化有所加快,但在国内需求稳中趋降的背景下,5月库存去化速度或将边际放缓。

从高频数据来看,5月以来,高炉开工率持续走高,高炉开工率均值达到70.26%,同比下降6.97%,较4月(-14.71%)显著收窄;5月发电耗煤量均值达到71.14万吨,为过去8年来5月最高,发电耗煤量同比增长16.56%,较4月(5.49%)显著回升;5月钢材社会库存环比下降19.8%,和4月(18%)相当,当前钢材库存仍处于近三年高位,库存还有进一步去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