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研究  > 投研观点  > 正文

每周点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落,PMI受季节性扰动明显

时间:2018-04-11   来源:南华基金

3月27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689亿元,同比增长16.1%;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发生主营业务成本13.3万亿元,增长9.5%;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同比提高0.33个百分点。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点评: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16.1%,较2017年全年21%的增速大幅回落4.9个百分点;1-2月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10%,较前值回落1.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可以分解为工业增加值增速、PPI增速与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增速三部分之和。1-2月PPI累计同比增速4%,较2017年全年回落2.3个百分点;受天气和春节因素影响,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7.2%,较去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1%,较去年同期变动3.04%,较2017年全年回落近5.17个百分点。PPI与利润率下降是1-2月利润增速下滑的直接原因。为剔除价格因素影响,以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与PPI累计同比增速差来衡量实际工业企业利润,1-2月增速较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至6%,与工业增加值走势一致,1-2月工业生产整体平稳。

分行业看,采矿业(42.1%)、制造业(12.5%)利润增速均出现回落(去年全年分别为261.6%、18.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速较前值回升45.9个百分点至35.2%。从结构上来看,CPI中枢的抬升支撑下游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增速的提升,较前值(8.4%)回升5.1个百分点至13.5%;工业品价格回落使得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速受到挤压,其中电气设备、计算机和通信设备、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速大幅转负,同比增速分别为-5.3%、-8.2%和-22.3%。1、2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分别环比上升1.1%和5%,从历史数据来看,人民币汇率和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有较强的负相关性,1-2月汇率大幅升值对出口规模较大的设备制造业利润产生一定挤压。

从细分行业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同比增长56.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7.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38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8.3%,医药制造业增长37.3%,这五个行业合计拉动利润增速加快8.4个百分点。

1-2月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6.3%,环比提高0.8个百分点,主要受到春节因素和2017年底以来银行“非标资产”规模承压、融资渠道转向传统贷款的影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6%,同比、环比分别降低1.4、0.6个百分点,1-2月国有企业利润增速较去年全年回落近15个点至29.6%。1-2月企业进入传统的补库存周期,企业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增速较去年12月小幅回升0.1个点至8.6%,周转天数较去年12月末回升3天至17.4天。预计随着春季开工的全面展开,库存周转天数有望下降。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促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实现盈利能力的改善和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近两年去产能任务均超额完成,未来供给侧改革对工业行业特别是上游原材料行业的利好逐步减弱,企业利润将更多受到需求层面因素的影响。2018年在CPI中枢抬升和PPI中枢回落的支撑下,中下游制造业利润增速有望出现改善,预计全年整体利润增速将达10%-15%。在17年企业盈利高增长和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的背景下,随着工业生产需求的增加,工业企业有动力和条件进行资本开支扩张,政策环境上我国将开启新一轮的重大工程技术改造,8000亿元的减税政策主要针对制造业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心将逐渐从去产能政策调整为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将允许一部分产能利用率高的行业进行产能扩张。

 

3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5,预期50.5,前值50.3。数据显示制造业总体延续扩张态势,增速有所加快。中国3月官方非制造业PMI54.6,预期54.6,前值54.4,中国3月官方综合PMI54,前值52.9。

 

点评:3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1.5%,较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3月PMI较1-2月均值回升0.7%,过去三年回升的幅度分别为0.35%、1%、0.25%。一季度PMI受到限产政策、寒冬天气和春节错位效应的明显扰动,随着采暖季结束、气温回升、企业节后陆续开工,被抑制的生产和需求得到集中释放。

从分项数据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3.1%(+2.4)和53.3%(+2.3),且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生产指数,从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供需缺口)看,3月回落至0.2,制造业增长的内生动力增强;进出口回升,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均为51.3%(分别+2.3,+1.5),重回扩张区间;结构优化,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分别为52.2%、53.2%和53.1%,均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经济新动能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在市场需求回升的带动下,采购量指数为53.0%(+2.2)。春节后企业集体开工,采暖季限产在3月15日结束,全国高炉开工率在3月中下旬回升至64.5%,生产和终端需求在开工旺季集中释放,生产经营活动加快。

从库存数据看,PMI产成品库存指数47.3%(+0.6),原材料库存指数49.6%(+0.3),出厂价格指数48.9%(-0.3),指向的是企业在被动补库存。从价格数据看,3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53.4%,与上月持平,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出现环比回落。此前公布的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已连续7个月下滑至1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1%,大幅低于去年同期(31.5%)的水平,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1%,较2017年全年回落近5.17个百分点,预计3月PPI同比仍将继续回落,工业企业利润将缓慢下行。

高频数据表明终端需求仍然偏弱,春节后钢铁、煤炭与水泥等行业未出现明显的开工复苏现象,产品价格仍保持下降趋势,反映出下游需求相对疲弱。3月第二周螺纹钢社会库存出现下降,源于开工需求增加,截至目前三周内库存去化量累计同比增长9%,较去年同期(开工后)回落22个百分点,库存去化速度慢于去年。因此PMI虽短期走高,但从高频数据看春节后的开工强度仍然弱于往年,预计未来工业增长放缓的趋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此外,近期出台的制造业减税政策预计将减税超过千亿,有望推动制造业利润总额出现弹升,对企业盈利形成利好,预计将对冲工业生产增速走弱的幅度。

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4%(+0.2)、50.4%(+1.4)、50.1%(+5.3)。其中小型企业景气度回升较为显著,较上月提升5.3个百分点,分项中生产指数50.6%(+9.1),原材料库存指数48.9%(+3.9),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59.6%(+4.9),小型企业生产和对未来的预期都出现了大幅改善。从历史数据看,小型企业PMI在春节前后的波动幅度均相对较大。在本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前期小型企业PMI持续在荣枯线以下,环保限产和对表外融资的监管对小型企业的影响更大,而此次的大幅改善或与利润在产业链上从上中游向下游传导有关。

3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6%,较上月提升0.2个百分点,服务业指数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至53.6%,建筑业指数回升3.2个百分点至60.7%,处在高位景气区间,3月综合PMI产出指数较上月提升1.1个百分点至54%。3月PMI数据超预期并不能反映趋势,更多是受到春节因素的扰动,以及与采暖季限产、重要会议后,被抑制的生产和需求集中释放有关。2018年在政策面上供给侧改革的定位开始从去产能向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在今年居民去杠杆、企业融资成本高的环境下,未来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贸易战仍有不确定性风险,短期利率受到数据波动或会出现反弹,但长期下行趋势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