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553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20亿元,同比增长19.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8333亿元,同比增长12.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32952亿元,同比增长18.4%;非税收入3601亿元,同比下降3.5%。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062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534亿元,同比增长3.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528亿元,同比增长18.8%。
点评:1-2月份财政收入增速大幅提升。1-2 月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税收收入上升幅度较大。1-2月税收收入32952亿元,同比增长18.4%,显著高于去年全年的10.7%和去年同期的16.6%,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占比高达90.15%;非税收入同比下降3.5%,较去年同期(2.9%)回落6.4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6.9%)的增速降幅有所收窄。
税收收入增速的高增长,主要是由增值税(同比22.3%)、消费税(29.5%)和企业所得税(14.8%)增长的带动。其中企业所得税7468 亿元,同比增长14.8%,个人所得税2841 亿元,同比增长0.3%。1-2月春节前后居民消费较为旺盛,工业生产尤其是电力、热力及水的供应业较为活跃,促进税收收入增速的提升。关于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1-2月契税821 亿元,同比增长28.4%;土地增值税959 亿元,同比增长10.1%;房产税502 亿元,同比增长17.5%;耕地占用税118 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1%;城镇土地使用税428 亿元,同比增长7.6%。在地产调控政策和未来将稳步推进开征房地产税的背景下,预计地产相关税年内会呈现下滑趋势。
1-2月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增速大幅增长。1-2月,政府性基金收支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33.3%和60.2%,较去年同期的29.2%和23.6%大幅提升,主要由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36.7%)和支出(64.2%)的增长带动,原因在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支出的高增长,分别达到38.9%和67%。此外,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和支出分别同比下降3.3%和66%。从主要支出项目情况看:教育支出4417 亿元,同比增长12%;科学技术支出801 亿元,同比增长48.7%,去年全年增长11%,去年同期增长31%;节能环保支出增长23.6%,去年全年增长19.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33 亿元,同比增长17.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86 亿元,同比增长12.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128 亿元,同比增长15%。2018年政府财政政策的基调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预计财政支出结构会持续优化,积极投向科学技术、节能环保、创新驱动、民生等重点支持的领域和项目。
随着2018 年减税降费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中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扩大,短期来看,减税期间相应的税收收入会有所减少,但长期看,预计随着企业资本积累增加以及盈利能力提升、个人收入增长,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会出现增加。
3月22日,美联储发布的FOMC声明称,加息25个基点至1.50%-1.75%区间,维持今年加息3次预期不变,但预计会在2019-20年更加陡峭地加息;重申认为美国经济保证进一步渐进式加息。央行进行100亿7天逆回购操作,当日1600亿逆回购到期,净回笼1500亿;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55%,较上次上调5个基点。
点评:央行跟随上调逆回购利率5bp,意图在于进一步收窄货币市场利率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间的利差(近期虽有所收窄但仍有不小的利差),同时引导市场形成合理的利率预期,以控制杠杆和广义信贷的扩张,央行特别提到“约束非理性融资行为”。央行的货币政策在考虑国际市场的影响方面,目的是在于维护人民汇率不出现单向大幅波动以及资本流动不出现剧烈变化,而目前汇率和资本流动压力都并不大,2月外汇储备同比下降269亿元,主要是受到资本估值因素的扰动,仍处在均衡波动的区间,因此此次央行只是小幅上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15年央行曾提到“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人民银行仍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并为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提供一个过渡期。待市场化的利率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后,将不再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将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随着利率走廊的进一步建立,预计央行未来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较小,大概率仍将通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于债市而言,需重点关注国际环境变化、国内金融去杠杆进程以及货币政策传导三方面的影响。
3月23日,针对中国知识产权侵权,美国宣布对中国征收500亿美元关税;现代铁路,新能源汽车和高科技等1300个产品类别将受到关税影响。美国政府将在15天内公布商品清单。特朗普表示,这只是许多措施中的第一步。此外,美国将针对对华技术转移和中资收购美国公司施加限制。这是美国继3月初提升钢铝关税之后,又一次大规模单边贸易保护行为,中美贸易摩擦急剧升温。
点评:本次贸易制裁涉及品类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品类,而不是仅局限于以往的基本金属制品等低附加值产品。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处(USTR)提供的信息,这些产品包括:航空产品、现代铁路,新能源汽车和高科技产品等1300个类别,集中在机电、通讯、信息技术产品在内的高新技术产品将面临严重的冲击。500亿美元的量级占中国总出口金额6%左右,短期影响将不仅仅局限于出口本身,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负外溢性也不能低估。需关注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机械等产业的关税限制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