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寻找确定性与风险收益比的制高点
两条配置主线,寻找确定性与风险收益比的制高点:1)核心推荐逻辑未变,业绩确定性支撑较长时间内的投资逻辑,比如航空;2)随着前期调整和市场风格的变化,部分行业的风险收益比逐步提升,具备了配置的前提,比如铁路和快递。
高盈利改善确定性(航空):拥抱供需改善下的盈利能力提升。在控总量调结构政策背景下,2018年供需关系有望继续改善,叠加航空票价改革打开了行业未来3-5年的提价空间,行业景气持续上行,短期回调提供配置良机。
高风险收益比组合(铁路、快递):目前广深铁路PB估值1.2倍,铁改的预期高收益和较低的回撤风险构成核心投资逻辑。而快递行业在经历了估值调整之后,目前PEG回落到合理区间,前2月业务量增速淡季不淡,悲观预期有望修复。
机械:一季度接近尾声,重点布局一季度业绩靓丽企业
上周,机械设备行业弱于大盘,在所有行业中表现偏下,累计超额收益为-1.05%。2018年至今机械设备行业表现偏下,累计超额收益-4.90%。
三月份马上结束,周期复苏的机械设备子行业销量表现仍然较为强势,景气度相对较高的仍然是工程机械板块。据草根调研,3月份挖机销量同比大概率超过50%,泵车同比增长80%-100%。其中受益于供应短缺液压件企业,订单和收入增长将显著高于主机厂,高空作业平台、注塑机、炼化装备等板块也保持了较快的行业增速;经过16-17年两年的恢复,机械行业大多数子版块历史积累的应收款、存货、二手机等风险因素得到了较大的释放,预计将显著体现在第一季度工程机械主机、通用机械企业等的利润率和ROE上。总体来看,一季度机械行业业绩向上弹性将加大,同时也将出现一定的分化,重点布局一季度业绩表现靓丽的标的。
汽车:看好细分领域龙头公司
上周中信汽车指数+0.01%,强于上证综指(-1.13%),强于深证成指(-1.28%)。
1)看好细分领域龙头公司:18年前两个月汽车行业销量累计增长2%,符合市场预期,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在乘用车领域,上汽集团1-2月的销量增速高达11%以上,显著好于2%的行业平均水平,而且3月前两周的销量增速依然大幅领跑。在重卡领域,潍柴动力春节假期仅放假1天,预计一季度排产将实现接近30%的高增长,而同期行业增速仅约持平。在经销商领域,广汇汽车的单店同比销量增速也达到20%以上,明显优于行业。2018年行业增速下行,竞争压力加大,龙头公司的竞争优势将日益明显。
2)重点关注智能驾驶领域:近期随着CATL上市加速,市场对于“独角兽”的关注度再次提升,汽车行业的独角兽企业,目前主要集中于三个细分领域:出行服务、新能源造车、二手车和汽车金融。考虑独角兽企业成长需要对应:万亿的市场空间、明确的技术趋势、海外标杆企业等,智能驾驶领域将是下一个最有可能成长出独角兽的领域。同时,近期日内瓦车展上,全新奥迪A6也将搭载L3级别自动驾驶等,使得智能驾驶商业化进一步加快。
传媒行业:政策和资本市场动态支持行业向好,提前布局一季报行情
上周传媒板块指数下跌0.90%,同期上证综指跌1.13%,创业板指跌1.89%,板块表现优于大市。受政策影响上周体育概念标的表现突出,同时因明确中央文化企业改制问题,相关企业将获得土地处置、落实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相关企业受到消息面带动表现出较大涨幅。进入年报季和一季报预告期之后,按照往年经验,表现超预期的个股和细分子版块有望走出一季报行情,紧密关注一季报有概率超预期的个股提前布局,同时关注向下的安全边际。内容标的持续有行业利好出现,爱奇艺和B站先后递交纳斯达克市场招股说明书,披露相当强劲的用户数和增长趋势,A股头部内容公司有望受益于平台大量需求优质内容和较强的账款支付能力。
电新——锂电中游价值重估,风电复苏逐步验证
电动车板块车的高产高效数据逐步验证过渡期间的淡季不淡行情。2019年起将实施的积分制等长效机制,大概率会在2018年提前对行业产生积极催化,积分价值会持续探讨。一方面此前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合资、外资巨头的优质车型有望在2018年逐步投入市场,另一方面国内锂电产业集群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话语权迅速提升,近期大众MEB平台确认CATL为电池供应商等不断验证上述逻辑。投资层面,依然看好上游材料钴锂环节+新赛道布局者+细分环节竞争格局稳定的龙头,持续关注乘用车和高镍三元产业链相关龙头。
国有发电集团风电投资规模扩张,风电反转确认。本周华能国际、龙源电力等部分电力运营商发布年报及2018年规划,风电投资均明显增加,印证行业投资复苏的逻辑判断。经过2016-2017年的调整,目前行业经济性因素与非经济性因素均出现明显边际改善,促使运营商加大风电投资,进而驱动国内风电装机复苏。
食品饮料——乳制品和调味品有所调整
本周食品饮料板块上涨0.23%,上证综指下跌1.13%,跑赢大盘1.36pct。涨幅居前的是啤酒(1.43%)、白酒(0.72%)、食品综合(0.37%);跌幅居前的是其他酒类(-3.65%)。本周乳制品和调味品的标杆企业出现较大幅度调整。乳制品层面,草根调研数据证明伊利新鲜度较高,动销良好,渠道不断下沉可充分享受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及乡村振兴战略。调味品具备品类升级空间+较清晰的行业格局。市场担忧今年单季度数据同比环比波动,主要系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调味品上市公司实现了一轮产品提价,由于提价时点不同导致渠道备货节奏同比有偏差,因此会带来今年单月或季度间的同比增速波动,但拉长到季度或半年以上看,调味品龙头公司仍将保持可观的稳定增长。
房地产:销售数据略超预期,需求悲观有望边际改善
上周(18/3/10-3/16)主流41城一手房成交环比+2%,其中一二线环比+8%、三四线环比-8%;3月截至上周成交环比+6%、同比-30%,同比较2月的-32%提升2pct,其中一二线同比-39%、三四线同比-8%,分别较2月持平和提升13pct,不过受限签影响,成交网签备案滞后严重、成交高频数据参考性有限。库存方面,全国14大城市住宅可售套数合计41.07万套,去化周期30周,环比上升0.19%,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环比增速分别0.22%、0.53%、-0.27%;一线、二线及三线去化周期分别为37.9、23.8、26.2周,年初至今推盘整体处于低位、但成交持续处于高位,去化率表现仍不错。
上周统计局公布了18年2月地产数据,2018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83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9%,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320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1.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46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3.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2454亿元,增长15.3%,增速提高1.6个百分点。投资数据方面,地产投资增速主要来源价格贡献,一是建材价格,二是土地成交均价,其中施工投资对开发投资贡献增速2.37%,单位面积施工投资同比增速1.47%,土地购置费对开发投资贡献增速7.11%,土地投资依然是拉动投资增速的最主要因素。销售数据方面,在周期回调背景下(表现为基数高位),偏严的调控政策以及滞后市场利率攀升的房贷利率使得销量同比数据如期回落,但回调幅度小于市场预期。1-2月,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之间存在11pct剪刀差,相比去年12月扩大5pct,销售面积较去年回落,销售额较去年回升,两者明显背离说明销售均价同比显著回升。可能源自两个方面,一是三四线城市销售均价的同比提升,根据测算2017年12月三四线城市销售均价整体同比上涨了17%。另一方面是成交结构的切换,1-2月全国销量一二线城市占比可能继续在提升(一二线城市房价高),重点一二线城市销量同比或有改善,这一点高频数据有所体现,二线城市成交表现亮眼。
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整体基调保持延续,围绕“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逐渐形成“分城施策”、“一城一策”的调控方式,政策上鼓励首套与改善型需求,打击投机性购房。顶层设计提到了防化风险,和企业杠杆要下降,居民杠杆不增加等要点,资金面的收紧,对地产行业的影响体现在现金流、融资成本和销售回款上的压力,不过在资金紧缩环境下,开发贷、按揭贷预计将向龙头及央企倾斜,且龙头企业可用授信额度高,融资渠道广,中小房企在资金面承受压力更大,行业分化导致集中度提升及整合机遇会让龙头企业优势固化。同时1-2月全国销售量价超预期也表明需求不差,本周碧桂园400亿元ABS获深交所批准,同时考虑到2月底华夏幸福的50亿元公司债获证监会批准,均说明后续融资政策更多是有保有压趋势、并不是一竿子打压,后续将积极跟踪龙头房企的投资机会。
生物医药行业——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健康中国战略
2018年3月13日,新华网发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议案涉及到一系列政府部门改革方案,其中包括:1)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单独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不再保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3)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
1. 组建卫生健康委员会积极推动健康中国战略
方案提出,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等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改革后的卫生健康委将承担原卫计委对医院的管理职能,以及原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医改职能,改革和管理职能统一,有利于提高改革的效率,提升改革的效果。未来将积极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2. 单独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隶属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方案提出,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职责,商务部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以及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等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考虑到药品监管的特殊性,单独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市场监管实行分级管理,药品监管机构只设到省一级,药品经营销售等行为的监管,由市县市场监管部门统一承担。改革后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一级仅设药品省级药品监管机构,与之前把药品审核审批职能统一由国家药监总局执行一致,可以有效提高药品市场准入和生产监管效率,有利于国内创新药审批进度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推进,利好创新药和高品质仿制药。同时下放市县级药品经营销售等行为的监管,可能会提高对市县级市场监管部门人员工作的挑战。
3. 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
方案提出,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职责,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民政部的医疗救助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此次改革把原属于卫计委的新农合医保管理、药品和耗材招标政策的制定职能,人社部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管理职责,和发改委的组织制定和调整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的职责,统一单独成立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将从招标采购、医院处方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到医保支付的全流程管理,将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最大程度上实现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4. 投资建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医改推行速度将进一步提升,未来医保限费力度将加强,有利于推动整个医药行业结构性调整,推荐医药板块龙头标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受益个股、医药创新个股,规避辅助用药个股。
风险提示:政府机构职能改革速度具有不确定,两票制执行进度和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改革政策具有不确定性,一致性评价政策执行力度具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