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3,为2016年7月以来新低,预期51.2,前值51.3。中国2月非制造业PMI为54.4,预期55,前值55.3。2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9,前值为54.6。
点评:2月制造业PMI为50.3,较前值回落1个百分点,往年春节当月PMI回落幅度一般在0.1-0.5个百分点,此次回落的幅度明显超季节性,显著低于市场预期,已经连续三个月下行。从高频数据来看,2月高炉开工率63.72%,17年均值为73.82%;2月6大发电集团耗煤量增速较上月回落18.18个百分点至5.01%,开年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较去年同期扩张速度明显放缓。
从主要分项看,生产指数由53.5%回落2.8个百分点至50.7%,为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新订单指数由52.6%回落1.6个百分点至51%,供给和需求端均超季节性明显走弱。新出口订单指数由49.5%回落0.5个百分点至49%,这是连续2个月的持续下行,在海外经济仍保持复苏势头的背景下,或与人民币持续升值有关,需要关注2-3月的实际出口情况。价格方面,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大幅回落6.3个百分点至53.4%,出厂价格指数回落2.6个百分点至49.2%。从高频指标来看,2月原油、煤炭、钢铁、水泥等价格均有所回落,叠加基数效应,预计2月PPI仍将显著下行,上游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也将有所回落。
分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小企业的分化趋势明显,大型企业回落0.4个百分点至52.2,中型企业回落1.1个百分点至49%,连续三个月下行跌破了荣枯线,小型企业较上月回落3.7个百分点至44.8%,在本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持续走弱,与历史数据相比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反映出环保限产和对表外融资的监管对中小企业影响更大。从1月金融数据来看,受监管全面限制通道业务的影响,新增信托贷款及委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均出现大幅下降,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在严监管环境下表外转表内的过程中“量缩价升”的局面或对经济增长形成潜在冲击。
从企业库存指标上看,2月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0.5个百分点至49.3%,这是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这表明企业对节后复工的需求形势较为乐观,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刺激了需求,企业加大了备货力度,2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1.4个百分点至58.2%。2月产成品库存指数较上月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至46.7%,明显低于去年同期,表明当前企业产成品库存水平较低。分行业看PMI结构性分化比较明显,2月高技术制造业PMI上升0.8个百分点至54%,装备制造业PMI上升1个百分点至51%,高端制造等经济新动能的增长在政策推动下加速扩张。
综合前两个月的PMI数据来看,1-2月PMI均值为50.8,较去年12月回落0.8个百分点,这个回落幅度是过去7年以来最大,供给、需求、价格均在回落,库存也处于较低水平,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扩张速度明显放缓。近期债市上涨原因在于资金投放好于预期,市场情绪好转,基本面的回落对债市是边际利好,后续需要关注一季度经济数据的验证、资管新规等金融监管政策对银行负债端的压力、美联储加息预期等。
②上周美国多个经济指标出炉,就业市场表现尤为亮眼,通胀温和回升,2月ISM制造业指数显著上行,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鲍威尔在2月27日的讲话中也透露出对经济乐观的态度。而关于通胀,他认为,导致通胀低于2%的是暂时性因素,后期这些因素将消除,劳动力市场的稳健将有助于推动薪资增速,2018年中期将达到2%的通胀目标。
点评:美国最新数据及鲍威尔讲话均指向经济基本面向好,通胀上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国会发言称,预计未来将渐进加息,经济前景依旧强劲,通胀将升至2%。美联储政策路径取决于经济前景及未来经济指标,鲍威尔认为未来数据意味着“美国经济走强”,几乎不存在衰退风险,未来两年的前景良好。交易员们认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听证会上关于经济和通胀的回答意味着,FOMC在2018年加息四次的可能性上升。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暗示,美联储到2018年12月份加息至2.25%-2.50%的可能性为25%。
目前市场预期年内加息3次的概率提高,但对4次加息仍然预期不足。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进一步上调了2018 年和2019 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均上调0.2个百分点至3.9%,反映了全球增长势头加强以及美国税收政策变化带来的预期影响。需重点关注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度和持续性,以及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的力量;美国税改的刺激作用也将在下半年逐渐显现,IMF主席拉加德表示,美国税改将对美国经济产生“过热效应”,推高通胀,增加加息次数并加快资本回流美国的速度,预计美国税改将提高经济增速和贸易收益,美国税改将到2020年每年提振美国经济1.2%。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或将带动通胀预期的回升,促使美联储加息进程加速。
风险提示:南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本公司”)尽力为投资者提供全面完整、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资讯信息。本材料并非法律文件,所提供信息仅供参考,本公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本材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在投资前请参阅本公司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本公司及其雇员、代理人对使用本材料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