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月M2货币供应同比 8.6%,预期 8.2%,前值 8.2%。
中国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29000亿元,创历史新高,预期 20500亿元,前值 5844亿元。
中国1月社会融资规模 30600亿元,预期 31500亿元,前值由 11400亿元修正为 11398亿元。2018年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77.6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点评:1月信贷强劲增长,2.9万亿创历史新高。1月新增贷款2.9万亿(12月5844亿,17年同期2.03万亿),创历史新高,环比与同比均大增。1月信贷大超预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监管全面限制通道业务后,部分非标转向表内信贷,推升贷款需求;去年12月信贷额度明显受限,延到1月投放。从结构来看,企业与居民贷款均强劲增长,企业贷款新增1.78万亿,住户贷款新增9016亿。其中企业中长期新增1.33万亿,短期及票据新增4097亿,显现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住户融资需求创历史新高,其中住户短期贷款新增3106亿,为历史次高;此前积压的房贷在1月大量投放,导致住户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5910亿。
1月社会融资规模3.06万亿,M2增速环比回升。社融新增3.06万亿(12月为1.14万亿,17年同期3.74万亿)。受监管全面限制通道业务的影响,信托贷款及委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同比大幅少增,是1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从结构上看,1月直接融资新增1700亿元,对实体经济贷款新增2.72万亿,信托及委托贷款少增259亿,未贴现银承新增1437亿。1月末M2同比增长8.6%,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此次央行将非存款性机构的货币基金纳入到M2中;受企业贷款增长强劲及低基数影响,M1同比增速回升3.2个百分点至15.0%。新增人民币存款季节性回升,财政存款以及非银存款增加显著。1月人民币存款新增38600亿,从结构上看,住户存款新增8676亿,非金融企业存款新增221亿;由于季节性因素影响,1月财政存款增加显著,财政存款新增9809亿,非银机构存款新增15900亿。从1月金融数据来看,经济的韧性仍在,实体的融资需求较好。
2月14日,央行发布2017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中提到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综合运用价、量工具加强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要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掌控好流动性尺度,助力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带来资产泡沫、金融脆弱性以及贫富分化,低一些的货币增速仍能够支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M2的可测性、可控性及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都在下降;积极完善和推广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适时推动前期出台的逆周期调控政策回归中性。
点评:2017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继续强调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新增了“要掌控好流动性尺度,助力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表述”,表明2018年货币政策要继续保持定力,为去杠杆防风险营造适宜的货币政策环境,整体难有放松空间。专栏中提到了M2增速变化原因和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此前央行调整了M2的统计口径,完善货币供应量中货币市场基金部分的统计方法,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含存单)。央行认为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科目从之前的快速扩张转为有所萎缩是导致M2增速回落的最主要原因,银行债券投资规模下降和财政存款超预期增长加剧了M2增速的下滑。随着结构性等因素变化,M2增速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性减弱,央行再次强调低一些的M2增速仍能够支持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12月末金融机构超储率为2.1%,较前三季度显著回升,符合历史季节性规律。12月下旬起央行就通过公开市场持续回笼流动性,1月通过OMO、MLF、SLF、PSL、国库定存等回笼流动性超7000亿,再加上1月财政存款回笼超9000亿,预计超储率将再一次回落到2%以下。此外,央行提到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小幅上行可适度收窄其与货币市场利率的利差,有助于修复市场扭曲,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客观上也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利率预期,避免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和扩张广义信贷。同时新增了“增强利率调控能力,进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传导”的表述,预计未来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仍将大概率跟随上调。
风险提示:南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本公司”)尽力为投资者提供全面完整、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资讯信息。本材料并非法律文件,所提供信息仅供参考,本公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本材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在投资前请参阅本公司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本公司及其雇员、代理人对使用本材料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