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参加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时表示,人民银行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预计将带动LPR下行约0.1个百分点。
降准降息为何会利好债市?
总体来看,降准降息可以说是流动性双渠道释放。
降准,也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直接增加银行体系的可贷资金规模,缓解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压力,降低短期市场利率(如DR007、同业存单利率),当银行可用资金增多后,倾向于增配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降息,降低了中期借贷便利(MLF)、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政策利率,进一步压低市场整体利率中枢,引导债券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降息同时还可以改善融资环境,降低企业和政府发债成本,提振信用债需求。
两者结合可显著扩大资金供给,形成“宽货币+宽信用”环境,推动债券收益率全面下行,具体利好如下:
1.流动性释放,资金面宽松
降准直接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资金,增加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规模,提升市场整体流动性。流动性充裕时,金融机构(如银行、基金等)倾向于将资金配置到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推高债券需求,压低收益率。
2. 银行配置需求增加
银行可用资金增多后,为平衡资产收益和风险,通常会增配利率债(如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高等级信用债。银行作为债券市场的主要买方,其购买力增强会直接带动债券价格上涨。
3. 市场利率下行预期强化
降准传递货币政策宽松信号,市场可能预期未来政策利率(如MLF、LPR)有进一步下调空间。债券收益率与市场利率正相关,利率下行预期会推动存量债券(尤其是长久期债券)价格提前上涨。
4. 降低融资成本,提振债市情绪
流动性改善降低市场整体融资成本,债券发行利率可能随之下行,减轻发行人负担。投资者融资成本下降后,可通过加杠杆(如质押回购)增持债券,进一步放大债券需求。
5.缓解信用风险,支持信用债
宽货币环境改善企业融资条件,降低信用债违约风险,尤其利好中高等级信用债。
不同债券品种的受益逻辑
降准降息将影响债券走势,投资人可以关注其收益逻辑与风险点。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应仔细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与基金合同,请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